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公众开展院前急救知识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宋因力  陈美红 《医学与社会》2006,19(8):44-45,48
目的使公众掌握院前急救基本知识,发挥“第一目击者”作用。方法采用在日常急救中宣教,开设院前急救知识讲座,举办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班,跟新闻媒体合作,举办急救栏目等方式,因人施教。结果93%学员认为接受院前急救教育对他们今后一旦发生的灾害和危重病现场有帮助,培训考核的学员一次通过者占90%,未通过者经强化训练补考后全部通过。结论对公众进行院前急救教育十分必要且可行,方式具有多样性,培训内容设置上重点应该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以及心肺复苏术。重视跟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借助行政干预手段,是普及公众急救知识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杭州市2000-2009年院前急救自杀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在杭州市急救中心2000-2009年院前急救数据库中选择记录完整的自杀病例,采用EXCEL2007和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结果:自2002年以来自杀病例一直有增长趋势,最高1年(2007)较最少1年(2002)增长近10倍,近年来持续走高;944例自杀病例中,男性303人次,女性641人次,女性显著多于男性,男女比为1:2.12,各年龄段女性均多于男性;59-40岁及39-20岁两年龄段人数最多,分别占总自杀人数的13.24%和66.53%;3月、5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2月份为最少。结论: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不断完善对自杀病人的急救预警机制,加强急救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专职化和非专职化院外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2008年11月~2009年11月6384例院外急救病例,分为A、B两组,即将A组由非专职化急救小组救治的3020例作为对照组。将B组由专职化院外急救小组救治的3364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的差异。结果专职组现场救治有效率71.90%,显著高于非专职组(40.25%,χ^2=32.78,P〈0.01)。专职组3分钟内的急诊出车、20min内到达现场情况,与非专职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专职化院外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非专职化。  相似文献   
4.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医疗风险是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危险的因素。对患方的危险因素是指存在于整个长途转运的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现以本中心为例,从医务人员、驾驶员的不同角度分析风险的成因,探讨如何建立健全的医疗风险管理体制。1长途转运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多家医院从事院前急救的65名医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了解其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显示,院前急救医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焦虑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院前急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一般人群。这些症状的产生都与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有关,他们面临着急救工作的紧急性和不可预知性,现场环境恶劣,职业危险因素高,待遇低,职业前景差,责任大,民众对急救的期望值高等压力。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院前急救的质量,亟须干预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急救中心对突发灾害现场的院前救治通常有预案和一定的应对经验,但在短时间内接收并转送大批量异地地震伤病员缺少相应预案与充足的准备。本次研究结合组织领导、人员物资准备、转送协调等方面总结短时间内接收转送大批量四川地震伤病员的应对方法,并对暴露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为以后处理该类事件积累有益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心脏性猝死仍是急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冠心病发生率逐年增加,其所导致的心脏性猝死也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1])。近年来心脏性猝死救治成功率低的情况已有改善,这与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应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新流程的推广以及更加普及的公众复苏教育有关。但是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呼吸机与使用简易皮囊长途转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2月110例机械通气患者长途转诊的临床资料,比较使用呼吸机和使用简易皮囊的临床效果.结果 呼吸机组和简易皮囊组安全转送的成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呼吸机进行长途转送,可提高患者安全转送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各种情形下撤去医疗器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医学伦理学"四原则"理论和有关法律并结合本中心的处置经验,认为危重病人转运中撤去医疗器械的现象,其中存在伦理问题和法律漏洞,针对危重病人转运中撤去医疗器械的要求,提出应当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信息、转运中进行换位思考、文字记录必须详细,同时医疗机构应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模拟场景下临床路径对提高院前创伤救治质量的有效程度。方法设计创伤的模拟病例场景和创伤的院前临床路径,以传统的创伤救治和临床路径的救治方式分别对模拟病例进行救治。结果培训后进行现场评估、显性大出血评估、气道评估、呼吸评估、循环评估、快速查体评估、救治沟通、协助救治的急救小组比例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χ2分别=80.81、88.17、66.78、55.54、74.67、84.41、64.07、74.67,P均<0.05)。止血、包扎、长骨固定、颈椎固定、气道管理等各单项技能操作的成绩也较培训前明显提高(t分别=-42.97、-35.37、-54.34、-88.75、-52.28,P均<0.05),现场救治总时间、评估总时间、止血包扎总时间、颈椎骨折固定总时间、长骨固定总时间通过培训明显缩短(t分别=4.88、12.81、6.63、3.92、4.58,P均<0.05)。结论在模拟场景下临床路径可以提高院前创伤救治的评估质量,减少现场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